2.林氏传世家训
浏览次数:2484次 时间:2017/4/14
一、泰孝道
1、孝始于事亲,终于报国。移孝以作忠,即显亲以全孝,此谓之大孝。
2、孝为立身之大本,人若不孝于亲,必不能忠于国,友于兄弟,睦于亲族乡党,合群于社会,而反为社会之蠢。
3、人子事亲,无穷害当以奉养为先。奉养之道,各遂其力。富者固可以甘旨奉亲,而贫者亦可以菽水承欢,务须承顺亲意,悦以颜色,婉以言语,不可貌奉心违,以贻父母之忧。
4、子之孝,不如率妇以为孝.羡妇之居家,为时常多,洁奉饮食起居,自较周到。故俗语云:“公始得一孝妇,胜有一孝子"云。
5、人子事亲,有一分力,即应尽一分力,不可稍存吝惜。有兄弟分家,各丰衣足食,惟于父母身上应为之事,竟彼此推诿,不肯假借分毫。此谓之大不孝,将为社会所不齿。
6、须知父母教育子女,未有先存子女报答之念者。子女幼而能志于学,长而能忠于事,再进而能立德、立功、立言,为国家民族有用人才,皆所以慰父母教养之心,亦为孝之大者。
7、祖墓乃先人遗杖之所。每年务必拜扫。家庙乃先祖寄灵之处,每年务必祭祀。苟力之所及,勿以代远相推不到,勿以路遥经年不往。届时族人相聚,正可联族谊而到一本之亲。
8、旧俗丧亲,必请僧道念经超度,声乐鼓吹,晚近更甚,俳优化装,车队塞途,奢侈浪费,于死者何益?于孝道何补?历代家训,多有谆诫,应知警惕。虽随俗行事,不能尽革,亦应俭省节约,不事铺张为宜。
二、睦宗族
1、远近族人虽有亲疏,要其本原则一。故族中有吉凶,必先庆吊,使骨肉之气常通。遇有合族之事,必同心商榷,至于平时,亦应于年中聚会,以联一族之谊。人情不见则疏,日疏日远,大非睦族之道。
2、睦族有四务:一曰矜幼弱,稚年失亲,难以自主成人,别须有矜悯之心,随时为之助力;一曰恤鳏寡,贫者则恤以善言,富者则恤以财力,俾得乐生;一曰周窘惠,族人有衣食无著者,量己之力,为之接济,以尽宗族之心;一曰解纷争,族人有纷争者,得多人劝之,往往心平气和,可重归于好,此同族之贵也。
3、人生亲戚,不外三党。待父党宜念水源木本;待母党宜念生身之谊;待妻党宜推茑萝之爱。常存敦厚联谊之心。
4、族人鳏寡孤独无所依者,果能安分守己。当原族人一本之义,宜通族合力贵情洞给,不可漠外视之。又寒素族人,有婚嫁丧葬不能举者,族人应童力为助,义不容辞。
5、族之兴盛,在乎族人之贤否,子孙贤,族自兴,乃不移之理,族中男女于孙,不论天资锐钝,皆应善为教养。锐而聪者,使其学业专职,忱而拙者,亦必使技擅一长。俾其大者能创建事业,小者能自立生活。族中有可造之材,以家贫而难就学者,族人应量力协助,使其学习有成。
6、族谱所以明水木之本源,并支派之繁衍,雏族系,敦人伦,睦族之道,英大于此。古人每三十年一修,使新增族人,修入新谱,以免遗漏。于女于十岁以上,皆可指点使其续谱,以奠敬宗睦族之根基。藏谱宜里干燥通风适当之处,以免虫蠹鼠啮,或雨湿腐坏,遇有大故远行,须奉谱同行,以免有亡谱失系之虞。
三、重教养
I、人之子女,多于儿童时恣其所为,日渐月积,乃逾规矩,此父母养而不教之过。及其长大,爱心渐疏,见其小过,又以为大恶,怒贵拳打,此父母枉憎之过。二者皆非教养子女之道。故凡教养于弟者,必自孩童时始,若从幼便娇情,语言不逊,举动不端,则以为幼小无知而忽之,漫不加贵,岂知少成若天性,习惯成自然,后虽欲变其气质,不可得矣!为人父毋者,当深体此意。
2、子女童稚之年,父母师长之训教,宁严勿宽。然严勿失于厉,宽勿失于纵,方为恰当。
3、士农工商,皆为正业,随子女气质之所能,兴趣之所近。各居一业,宜专宜勤,毕生以之,以事兴家,恒由于此。
4、子女幼时不可进宾客,年少见识未广,正当于宾客周旋进退处学习之,若一味回避,不知待客之礼,则一见正人,手足无措,大为人所轻邵。
5、人之一生,非教侮不能成聪慧之草,非读书不能作大事。教侮以培其立身之本,读书以达其为学处世之用。二者缺一不可。
6、古人惜寸阴,又惜分阴,盏因时不可失。人生能得几时少年,一瞬即过,故惜阴趋时,为成功之母。
四、齐家政
1、治家以正人伦为本,正伦以尊祖、睦族、孝父母、友兄弟为先,以敦亲党、和乡里为要务。近正人如近父兄,远恶人如远虎狼。再守之以勤俭。行之以慈让,约己而济人,习礼而好德。如此,可以兴家,可以安身而立命。
2、治家内助最为重要,男子性多刚强,或遇恼怒时劝解一声,即可省却不少意外事。若激怒一声,每种下无限祸根。且开门七件事,英不操之于内,虽属小节,然日积月累,俭约节用,亦理家之要务。
3、家庭相处,兄友弟恭,蚰娌随之,则全家安和,父母愉快,亦孝之大者。或处异母之下,如兄弟相和,亦可矫异母偏爱之私。
4、婚嫁为人道之始,立家之基,最宜审慎,应以品德学识为本,勿索聘金,勿重妆奁,勿攀高慕贵,或贪图美色。
5、勤份为立身之本,故人不但贵乎有业,且贵乎能勤其业,士、农、工、商,凡勤且俭者,大多日进,懒且惰者,英不致效。人生于世,应以勤俭自勉。
6、一家之中,男女皆不坐食,虽操作稍苦,然知物力维艰,自可莽成节用之习。勤份之为德,小而可以自足,大而可以济人济世。
7、为“廑体面”三字,误尽一生,凡丧、婚、嫁、交际之类,当全力而行,不为“虚体面”三字所承,方称得体。
五、正礼节
I、人之立身于世,重在守礼节,重名教。着一点卑污,便如白玉之玷,虽急急磨洗,已于本质有亏,终生为人垢病,不可不慎。
2、与人言语,不可轻薄带谑;与人交接,不可轻言交财;随众宴会。不可偏增莱肴。贫不堕品,富不骈奢,立身处世,不可不慎。
3、人不知礼义,与禽兽何异?亲友相接故客貌必庄,语言必和,进退周旋,必从容谦逊,务去其浮操粗暴之气。
4、待亲友不可吝音,尤不可过于奢侈。若二者相衡,宁俭勿奢。便宴中可带素肴一、二品,既可调节味。,又可有益身体。
5、饮酒须酌全而饮,不可过童,以浊心神,而致疾病,尤不可沉醉喧嚣,有乖礼节。奉延宾客,惟务诚恳,不可强人以酒。
6、待小人不可东轻视之态,尤不可倨傲,倨傲则为彼所限,遇事则为彼所阻。亦不可近与嬉玩,嬉玩则为彼所轻。
六、务读书
1、家不论贫富,子女不论贤愚,首在读书。读书则能穷理,穷理格致,自可明修齐治平之遭,非但不致为非作歹,且可为国家造就人才。
2、读书有十则:静坐则神清,澄思则理透,好问则识广,多读别学博,稿易则文精,功纯则德进,勿炫奇而附会,勿穿凿以聚疑,无卧薪尝胆之志则心思不苦,无破釜沉舟之勇则功夫不深。
3、人生有限,如奔电逝波。学问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且不可因循守旧,浪费韶华,贪恋无益之虚名,耽误有为之学问,徒惹老大伤悲,后悔英及。古人爱情分阴,真是金玉良言。
4、读书在勤勉,在有恒,在能吃苦。勿自恃聪明,勿废于半途,勿安于小成。
七、明德性
1、大丈夫顶天立地,处世存心,务要容人,而不可为人所容;务要制欲,而不可为欲所制。为人所容,乃自取之耻;为欲所制,乃自取之辱。
2、必有忍,其事乃有成;必有容,其德乃得大。君子立身,未有不成于容忍,而效于不容忍者。惟容忍方能恕人,惟恕人方能合众,惟合众方能作大事、立大业。
3、辱之来,要先自检点,我不轻人,人何以辱我?若有无故加辱于我者,非下愚则癫狂,此等人当进而远之。
4、人不可以己之长,露人之短,天地间本有长短不齐,各擅所用,切勿可以短不为所用,免致世路多阻,寸步难行。
5、轻躁浅露,英甚于骄,无论才否,骄则致败,气娇人厌,言骄人怪。
6、有一分自满之心,面上便带自满之色,口中便有自满之言。殊不知世间再无可满之事,若自谓已满不可加,便是走入穷途,为有识者所耻。
7、人之所以立身者,信义而已。故曰无信不立,无义则乱,凡存心处世,立言制行,务要名实相符,始终如一。勿损人以利己,勿循私以害公,如此信义既敦,自是光明正大之人。
八、谨言语
1、凡出言必先思黄,是合理的便说,不合理的便不说,事有益于人的方说,有损便不说。 自然言少而寡尤好。
2、大言不惭,乃世人大病。人虽至愚,是非之心,则皆有心。或乘愤而伍人,或因喜而夸众。殊不知人虽不言,已轻我于心中。
3、言语戒轻薄,如好称人短,攻入阴私,污人名节,一时信口姿谈,遂贻其人英解之恨。
4、交接宴会之际,人品不齐,或素行有亏、或相貌不全、或学识不等、或贫富不齐,言语之间,切须留意检点。勿犯人忌,勿犯人短,勿以所学,自行畅言于浅学之前,庶免听者愧疚,转为嫉恨。
5、说闲话于有事之家,诉苦情于无用之地,最惹人厌烦,而于事无补。
九、慎交友
1、人生处世,贵在知人。朋友者,知其人,友其德。乃可籍以辅吾之仁,娇吾之失。交畜贵之友,戒之在骄在奢;交豪侠之友,戒之在争在斗;交商贾之友,戒之在吝在番。他如荡子不肖,则万不可近。交友不善,亦足以危身荡家,故无好友不如无友。
2、盏友在座,如他山之石,互相切磋,励我以道义,博我以学问,助我以端方,勉我以廉静,绳我以勒慎,进我以谦和。一夕之语,胜读十年之书,片语之投,逾于百朋之锡,故人生不可不重交友。
3、朋友有通财之义,贫窘急难中,扶持赈济,此恩真胜骨肉。但在受者虽难免有感恩思答之心,而在予者则不可存有恩图报之意,当乘持仁义,以厚道处之。
4、旅途朋友,尽属新交,须审其言谈,察其举止,观其颜色,窥其所好,方可接交。
5、人当交厚时,不可尽以私密事以闲谈语之,恐一旦失欢,藉为口实。失欢时,亦不可以过份语加之,恐忿平复好,反悔前言。
十、处世事
1、明是非、辨忠奸、守节义、权生死,才算得上大勇。不自用,能用人,才算得上大智。
2、以爱子女之心事亲,别无往不孝;以贵人之心责己,剡可寡失;以恕已之心怒人,则可全交谊、和人群、安社会、强国家。
3、端重勤俭,是居身良法;仁恕正直,是居家良法;恭宽容忍,是居乡良法;康洁奉公,是居官良法。
4、济人为美德,固无贫富之分。畜人济人以金,自是富厚长者情怀,然贫者力不能及此,只须存一片方便心,具三寸善言舌,为人解纷息事。温情济危,虽不费金钱布施,却有胜于金钱处,自亦功德无贵。
5、人说是非,妍娥英轻信,亦英轻答,殿记于心,容详加观察而后定。须知凡爱说闲话,爱管闲事,爱图闲钱之人,其言切不可轻信,其人尤不可轻交。
6、结客尝赍,寺观施舍,滥以予人,不如移之以助孤苦无依,以及残疾之人,为有实惠。
7、以忠孝为本,以礼义为纲,不论学识高低,职业类别,皆能以风操范世。为社会贞千,国家柱础。
8、少年气盛,最忌殴斗,己弱人强,必遭毒手,己强人弱,或伤人致命,贻身家之系,英甚于此。若事前稍加抑勒,平心一想,启殴之端,岂非我亦有过?自可心平气和,亦无斗恨之事。纵受委曲,而虑及后患,亦可猛醒回头,不致铸成大错。
9、为人处世,心胸要阔大,意思要安静,约己而丰人,则群下乐为之用,所得常倍。徐思而审处,则虑事周详,可不劳而获全。帷有心胸狭小,性情褊急,利已而薄人之人,处事立身,未有不因此而败也,慎之,戒之。
转载《比干与林氏》,主编何东成,河南大学出版社,1993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