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氏简介

文明肇创,厥功炎黄,林氏位列十六,始祖一般被认为是商朝的亚相比干。据介绍,龙岩市曹溪林氏是源于长林,如今龙岩林氏后裔为感祖恩、耀祖德,齐心协力修建林氏宗祠。

这座林氏宗祠座落在大锦山东南山麓,曹溪文化园内。整个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,占地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,坐北朝南,宗祠构造,恢弘大气,雄伟壮观,是林氏后裔深感骄傲自豪的功业,也是林氏后裔对家族人丁兴旺、出入平安的精神寄托。

宗祠建筑可谓别具一格,为砖木结构,悬山屋顶,龙柱耸立,飞檐高翘,十分壮阔。

林氏宗亲告诉我们,为了让后人们缅怀先祖,传承祖先留下的文化精髓,眼前的这座林氏宗祠清源堂于2015年奠基,从动议到落成,历时3年时间,投资了千万元,除祖上遗产外,都由众多宗亲慷慨解囊、出钱献物,得以重建如此辉煌。

从宗祠的选址、规划,到祠堂整体设计、施工,每一项都凝聚着族人的心血和智慧,每一步都体现出族人的热心和团结。不管是堂外的芳名录,还是堂内厅柱上刻有名人撰联题字的对联,丰富多彩的石壁画作,都是林氏宗亲的团结互助互爱的见证。

宗祠内的文化底蕴深厚,还不仅于此,宗亲们在修缮宗祠时候,就把宗祠与祖先在龙岩的生活气息相结合,母爱如天、梅亭传芳,都是祖先在世时候的生活印记,成为子孙追忆祖先,感怀祖先的象征。

龙岩林氏提倡学政、出师的传统也由来已久。自九牧林九房龙岩始祖启东公任龙岩学学正起,连续六代成为主管教育官员,献身教育事业,为人师表,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一段佳话。

在堂内的石壁上还雕刻宗亲的办事流程中的规范章程和“族范”之约。随着宗祠的重建,这些族范、祖训,一来记载着林氏祖先忠孝为本、文明友孝、团结和睦,重视文、德、信、义、孝的家风,二来,它也成为后裔的学习楷模,更成为后代子孙代代相承的优良美德。

人有祖,树有根,山有脉、水有源。寻根祭祖是敦亲睦族、弘扬祖德,加强宗亲亲情的关系纽带。通过对祖先的祭祀,缅怀祖先公德,这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传承。

我们相信,林氏先祖的精神将激励千秋万代的子孙奋发向上,在生活中严于律己,规范自身道德行为。在崇尚文明风气当今社会,成为一股推动尊老爱幼,倡导文明礼仪,建设孝道文明的力量,让林氏的文化得到不断地传承和发扬光大。



林氏源流总序


    林氏之先,出自黄帝高辛氏之后。黄帝乃有熊国君,少典之子,姓公孙,名杆辕。母曰附宝,视大电绕北斗枢星,感而有孕,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寿丘。帝长于姬水,有圣德,受国于有熊氏。纳四妃,生二十五子,得姓者十有二。一曰玄理。髭生蟠极。极生帝喾,为高辛氏。娶有城氏女名简秋,以祀于高裸,浴于玄丘之水,见玄鸟坠卵取而吞之,遂孕而生契。及长贤,舜用之,并荐于尧为司徒,佐禹治水,教民有功,乃封国于商,踢姓子氏。契生昭明,明生相土,土生昌若,若生曹圉,困生冥,冥生振,振生,徽生报乙,报乙生报丙,报丙生报丁,报丁生主壬,主壬生主癸,主癸生天乙,谥曰成汤。伐夏桀而得天位,为殷国。传太丁、太甲、沃丁、太庚、小甲、雍巳、太戊、仲、外壬、河立甲、祖乙、祖辛、沃甲、祖丁、南庚、阳甲、盘庚、小辛、小乙、武丁、祖庚、祖甲、廪辛、康丁、武乙、文丁、帝乙,帝乙而生帝辛、为商纣。纣暴虑无道,杀害生民。

    比干,乃纣叔父,帝乙庶弟也。有贤德,佐纣为孤卿。见纣无道,微子去,其子囚,累谏不听,乃叹曰:“主过不谏非忠也,畏死不言非勇也。即谏而不从且死,忠之至也。”乃奉面而进谏,不去者三日。纣问何以自恃?比干曰:“善行仁义,所以自恃也。”纣怒曰:“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,信有诸!”遂杀比干,刳视其心,焚其面,下令曰;“宗少师说妖言惑众,故诛之”。又剖比千次妃胎而视之。时正妃夫人有妫(陈)氏甫孕三月,恐祸及,即将侍婢四人,奔于牧野,避纣之难,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,名泉字长恩。至周武王伐纣,夫人乃将泉归周。武王以其居长林石室而生,遂因林而命氏,踢姓林名坚。以其殷汤之后,先王之育,且能远避纣之难,不绝其嗣,其智足以任政,遂拜坚为大夫,食邑博陵,受封爵焉。

  夫人受姓,各有所因,或因生而得姓,或因官而命氏,有功则有官,族邑亦如之,是其义也。如黄帝生于姬水,故姓姬;尧长伊耆,故姓伊耆;舜诞姚圩,故姓姚。此因生而得姓。因官司而姓,若司马、司徒之类是也。官族者,若孟孙、叔孙之徒。食邑而姓者,取地而姓者,各因其封,若管、蔡、宋、楚、齐、魏、韩、梁是也。

  故林之受姓者,实自坚始,坚之后居博陵,于孙遂成阀阅。历周、秦及汉,玉钮金绳,枝叶繁兴,荣荫当世。战国后期,遇秦始皇焚书坑儒,谱牒散落。后汉之末,遭黄卓迁都长安,坟籍失去。率言林氏门宗强于河北。汉主受率谮而加迫害,林氏宗族七百四十四人,同时流漓,昭穆失序。及至三国鼐立,生民惟习武功,英知丈艺。爰自晋氏失驭,五马浮江,戎狄乱于北土,衣冠避于南地,故枝分叶散,前后纪牒,多有蚨漏。自非建盛节,立奇功,可以著美一时,垂名千载,鲜有不坠者矣!以故大族立族之裔,晋家诸候之胤,忠臣孝子,文德武功,各擅兰芳,俱传桂簌。司马迁之史记,传述殊名。见篇目之繁文,君臣异式,英不世序相承,昭穆不紊。及观受姓得封之因,源委可。桑梓卜居,丘陵兆城。或时易而南渡,或世乱而北移,或受爵而西分,或因居而东徙。虽复三江殊流,会出岷山;九河堑分,终归沧海。然缀集条贯,宏举纲目,派系虽别于九洲,星罗实同于五纬。上自博陵受封,下乃贵贱无殊。具题缄封,名日宗谱。惟夫盖代奇绩,载于茂陵之书;冠世高勤,先纪丘明之史。各随事实,欲其信传,庶几来代哲人,尚有所考云。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唐贞观六年四月朔   

中书令西河公并州 温彦博撰






曹溪林氏渊源简介



    曹溪林氏源出长林。太始祖比干,受姓祖坚公。坚公后裔徙籍齐香,移居下邳。禄公(长林四十七世)生于西晋太康十年(289年),居下邳梓栩乡,东晋黍宁三年325年)守晋安郡(今福州),为林始姐。隋开皇三年,禄公十世孙茂公迁居背田,传六世至披公(阂林十六世),生九子,俱官利史,世称唐九牧。第九子茈公是本支系祖上。

    蔇公授福唐(今福清)刺史,生二子:恩、思。思公生子启(字发旺)。启公于唐文宗开成六年定居今大田吴山乡梓溪村,为梓溪林始祖。传至十三世(阙林三十一世)起东(讳商),宋进士,宋庆元间(1195-1200年)自梓溪赴任龙岩学学正,历官大理寺评事,为九牧林九房(户)龙岩开族始祖。

    二世澹斋公种梅筑亭于今中山公园西侧南面山顶,时人为此山取名梅亭山,四世愚斋公仙逝后也葬于山之南面。后裔在山脚下建祠“追远堂”。故起东公支系有“梅亭林”之称。

    元末明初,五世松坡在曹澳西洋建祠“纶恩堂”。六世梅岗公(?一1422年,阂林三十六世)于明洪武23年(1390年)定居曹,在水建祠“清堂”、“萃涣堂”,为曹溪支祖。

  梅公生云斋(1383-1454年)、宗。云斋公生永保、南洞(1406-1478年)。南涧公生梅、素杆、文列、西璞、奇峰。六百余年来,繁衍炽昌,瓜瓞绵绵,英才辈出。现居住在曹溪40印余人,居住在本邑中洋、西城西桥、雁石厦老等地近千人,亦有徙藉省内及江西、四川 、湖北、广东、浙江和东南亚,裔孙连及五大洲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摘编自《阂林开族千年谱》《林梅亭谱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一曹溪林氏宗祠理事会